木棉花开,芬芳四溢
作者:杨小蕙
离开木棉岭的第四个月。午后两点,打开qq,映入眼帘的木棉岭社区居民群仍旧热闹。
周六活动的招募消息一出来,底下便不停弹出参与消息,没过多久,人员招满。尽管对于这个只剩下建筑农民工的拆迁社区来说,过往喧闹的大街小巷已在刺耳的敲打声中渐渐成为一片废墟。而这更加意味着,那些曾经相聚到一起度过每个愉快周末的家庭,分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再见到时,必定走过更长的路。
我想他们一定是热爱着小小办公室里住着的社工们,热爱着社工们竭尽全力营造的社区和谐气氛,所以即使相隔遥远,即使五月的太阳晃得这座城市睁不开眼,他们依然以激动的心情迎接活动的到来。
仍记得去年十二月末,瑜伽小组参与街道元旦汇演结束后,组员们说出的心里话。那会儿社区拆迁工作还未全面进行,居民只听到些风声,被房东催促着赶紧搬家。回家的路上,参加过许多次活动的小樱妈妈看完拍摄照片,脸上满溢着自豪。她说,倘若不是社工们给了她这么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也许她这辈子都不会看到自己如此美丽的一面。然而很快,她的脸色暗淡便下去,担心搬家以后,再也遇不到社区工作做得这么优秀的团队。甚至有人开玩笑告诉我们,以后社区服务中心搬到哪里,他们就住在哪里。
而此时,远在几千公里的城市那边,笔记本前一定有个睁大双眼盯紧屏幕的身影,额头悄悄淌下汗水,短袖里藏了汗渍,正认真的回复每个即将参与活动的居民,态度谦和而又亲切。听佳敏说,刚刚搬出老地方,新办公室环境艰苦,电风扇都没有,但从没有退出的中心办公群可以看出,这并不影响大家对于工作的认真态度。
回想起返校的前几天,我收到了来自两个社区小女孩送来的感谢信。她们都要搬家了,不知道会去多远的地方,能不能再参加活动,因此在离开前,原本想送些小礼物给社工哥哥姐姐们,算是留作纪念,被婉拒之后,只好写下感谢信。信件很短,只有二十来字,有的还用拼音代替,但孩子们真挚的话语,让我不禁察觉,原来在莉珍姐带领下的木棉岭社区服务中心,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沁入到居民们的心间,持久芬芳。
是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能做到这样令大家满意到不舍离开的境界?思忖到这儿,莉珍姐时而活泼时而严肃的神情便闯进我的记忆里。这个时常笑起来有着月亮般弯弯眼睛的已婚少女,总是以满满的热情迎接大家,深得社区中大人和孩子们的喜欢。偶尔看见她和人们兴奋的交谈,手舞足蹈的,我会想在那精力充沛的身体里,一定蕴藏着许多古灵精怪的能量,才令她可以像个孩子般传递给大家快乐。
然而作为中心主任,莉珍姐又的确是个能力超强令人敬佩的人。撇去活得像孩子一样的性格,对于工作,她似乎天生就具有领头羊的风范,无论事情来得多紧急,她都能够自如的处理好危机,从不马虎,也不允许中心任何一个人有懈怠的态度。实习的三个月中,她几乎没有给自己下过一个不延时的班。为了给居民们带来更加优渥的社区环境,每天晚回家一两个小时已然成为她的“坏”习惯。而这习惯竟也渐渐如同流感似的传染给年轻的同工们,直到七八点,大家才迎着月光一同走在回家的路上,喝点糖水,说话聊天,八卦泽锋在另一座城市念书的女朋友,听晓红讲和未婚夫H先生的青涩爱情,而后又将话题转移到至今还没有女朋友的大龄单身男青年周俊身上,传授他如何成功撩妹的技巧。此时的我们,朋友的一样毫无顾忌,身影被月光拉得长长的。
其实在实习前,我从未想过毕业后会从事社工这份工作。是木棉岭以及社联这个大家庭,让我初次感受到原来工作可以做得像生活般快乐,即使过程时而曲折时而反复。也许一份仅仅几千字的活动计划书,在数次的修改完善中让人绞尽脑汁,又也许当那些细小的事情出现差错让人不得不放弃先前的努力重头思考从而生出挫败感,但看到居民们对我们的工作表现出由衷的喜欢与赞赏,那一刻你会觉得,所有经过反复修改后的文字全都化为喜悦,所有的努力付出终究会给他人带来快乐。这是我在大学四年中都不曾有过的深刻体会。
大概正因如此,努力工作的同时,又与各自相处得朋友般轻松,所以即使回来湖北已有四个月的光景,我仍旧惦记那曾经记录着大家勤恳工作与欢声笑语的地方,惦记办公室里六个可爱的人儿,也希冀木棉岭在六月的投标中能够继续留存下来,大家依然做最默契的伙伴。谢谢木棉岭社区服务中心所有可爱的人儿以及社联,是你们让我在短暂的三个月中获得对社工的感悟,让我体会到办公室的温暖,更让我清楚的知道以什么样的状态迎接工作,工作就会给予你什么样的好结果。
六月见,木棉岭。
六月见,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