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说明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
服务简介
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及技巧运用于教育机构和相关设施中,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通过与学生及其家长以及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协助预防和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构筑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引导学生寻求个别化和生活化的教育,建立社会化人格,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与未来生活的一种专业服务。深圳社联在深圳市南山区运营了15个学校社工岗位,采用“项目化运作”与“驻点/驻校”相结合服务模式以南山区民政局为项目化运行核心,力求以最优的人员结构和资源网络在学校全面铺开社工服务,扩大服务的影响力和深远度。
服务内容介绍
1、服务对象
学生、学生家长、学校教职工
2、服务模式
(1)以学生“抗逆力”建设为核心的模式。抗逆力是优势视角基本信念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面对逆境过程中,抗逆力能使人的心理健康回复至逆境发生前的状况,甚至展示出更理想的心理状态;而在克服逆境后能够拥有更高的抗逆能力。以下六个步骤是学校培养学生抗逆力的操作性环节。包括六个步骤两大部分,l-3步属于危机缓冲系统,重在帮助学生面对危机与压力时学会缓冲、做出调整,
.促进亲社会联结
富有良性人际关系的学生陷入危机与逆境的几率相对较少,身边的亲人与朋友正面因素为主,做人积极,等于在其周围建立了正向保护因子。一旦遭遇危机或挑战,环境中的保护因子能够为当事人构筑一道安全屏障,帮助其缓冲,有利于促成抗逆力。
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
使学生明确是非界限、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好行为做事的分寸与尺度,是避免问题行为的关键措施。推进学校以纪律和权力的方式将行为界限具体化,明确规定学生可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教授生活技能
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有:与人合作、冲突解决方法、抵制、决策、沟通、解决问题、自我决定、压力管理等。
提供关怀与支持
关怀与支持是抗逆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提供关怀与支持的具体做法是:关注每位学生,迅速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用鼓励性话语,肯定学生的积极力量,组织激励性活动,当学生处于困境时及时介入,等等。
建立和表达高期望
强调合作,淡化竞争。使班级和校园成为多元智能、多元方式、多种学生类型和谐共处的乐园。
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推动学校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2)“三角”互动模式。学校社工服务结合中心“社区本位”及“团队互补”优势与特色,建立“三角”互动模式。即“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学校社工服务模式。学校作为学生行为习惯习得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是儿童及青少年成长、交往和学习的社会化区域,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也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既是儿童及青少年生活成长最主要场所,家庭关系亦是学生人格化及感情归宿的基本场所,发挥家庭积极功能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社工综合协调“学校—社区—家庭”三方的关系,使之形成平等、开放、“面对面”的互动关系。在构建“三角”互动模式中,加强三方互动,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纽带,家庭为基础,将学校、社区、家庭三个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支持网络,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共同创造有利于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3)多元整合模式。多元整合模式是指在以均衡教育、学生为本、生活即教育为教育理念,将经验学习、体验学习、认知学习等理论作为模式指导,基于个性化需求,以家庭、学校、社区为平台,动员教师、父母、朋辈力量、社会群体,将学生与其周遭资源积极整合成多元支持网络,共同作用于儿童及青少年。
3、服务方法
1、个案工作服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技巧,为辖区内各类有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允许范围内)需求的群体,提供心理辅导、情绪支持,帮助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和处理问题。
2、小组工作服务:通过面对面的小组工作方式,帮助他们对焦和澄清各自的诉求点,以沟通的态度面对问题,促使双方更快达成和解。
3、社区服务:通过定期的社区走访和调解后回访工作,发现和排查矛盾纠纷,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